小麥春季管理技術
小麥產量高低,取決于三個因素,每畝穗數、每穗粒數和千粒重。這三個因素乘積的最大值就是產量的體現。通俗說,穗多穗大粒多粒大才高產。
分蘗,是單位面積內小麥有效穗數的基礎。冬前分蘗,基本上都能夠成穗。春季分蘗能否有效成穗,就要看分蘗發生的早晚了,分蘗越早,將來成為有效穗的幾率就越高。所以,春季管理比冬前更有講究。
返青期管理:目前我國冬小麥已經過了返青期,這里只簡單概述一下。去冬今春冬小麥區天氣偏暖,小麥群體偏大。因此,今春返青期小麥管理應該晚澆水少追肥。以抑制小麥群體旺長趨勢。也就是說,春季的第一次澆水,應該推遲到拔節前的起身期,追施的肥料應該是以含氮為主兼含鉀素,即高氮中鉀速效性肥料。之所以選擇含鉀的肥料還是考慮到通過增施鉀素營養,強化莖稈韌性,緩解旺長倒伏風險。返青期管理的第二個內容就是除草,技術要點有兩個。第一,對于禾本科雜草,如果去年秋季沒有用藥除治,今春應該盡早進行,必須在拔節前實施。對于闊葉雜草,根據雜草優勢種群選擇合適的藥劑,除了氯氟吡氧乙酸可以在拔節后可以使用以外,其它除草劑也要在拔節前實施;第二,無論哪一類除草劑,在施用的時候必須看天噴藥,不能在降溫之前或降溫期間使用,否則就很容易出現藥害。也不宜和多種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混合使用。
拔節期管理:小麥進入拔節,意味著莖稈頂端的生長點開始轉為分化麥穗,也就是由之前的根莖葉的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,此期,是兩種生長的分水嶺,也是確定小麥株高和穗數的關鍵時期。換句話說,今年的小麥能長多高,一畝地有多少穗子,拔節的時候就基本上確定了。因此,拔節以后如果還要使用控旺調節劑,就等于瞎子點燈,白費事。只能通過推遲到起身期的肥水控制,盡量減少氮肥抑制葉面積的大小和適量補充鉀素促使莖稈的韌性,才是明智之舉。一般的,拔節以后不用再土壤追施肥料。
小麥進入拔節期以后對環境更加敏感,溫度的起伏變化很容易對小麥產生明顯的影響。但是,北方冬麥區的四月份卻是冷鋒較多的月份,此期管理一定要注意天氣預報,一旦有大幅降溫,最好提前采取澆水、噴施氨基酸或磷酸二氫鉀等措施,以緩解低溫帶來的損害。